专家解读/陈清泉:未来汽车是人类的“第三个空间”******
香港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杰出讲座教授、国际院士科创中心创始主席陈清泉,致力于电动汽车和智能能源开发的前沿领域研究,在电动汽车科学与技术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亚洲电动汽车之父”。他认为,伴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汽车就是人类除了家和办公室以外的“第三个空间”,坐汽车不再是简单地从一个目的地到另外一个目的地,“因为汽车实现无人驾驶,你就可以在汽车里面做任何要做的事情。”
汽车必须升级:自动、互联、共享
陈清泉院士强调跨界融合对智能工业、智能交通和智能建筑的重要性。他指出,汽车的出现改变了世界,赋予人们出行的自由,但是现在的汽车给世界城市带来了问题,因此汽车必须被改变,“汽车革命已经到来,这场革命的核心内容是电气化、自动驾驶、汽车互联和共享汽车。”
“智能驾驶是大势所趋,技术迭代非常迅速,与此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在随着技术变化不断调整”,博立智新(合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大飞表示,目前智能驾驶在Robotaxi和物流领域等商业化场景应用落地最快,相较之下,单车智能的全面推广相对慢一些。“北京在智能驾驶方面积累了很多先行先试的经验,为其他城市发展提供借鉴”,香港正规划智慧道路建设,他认为,香港地狭人稠的立体交通环境对智驾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智慧交通对香港未来城市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应对技术挑战的同时,观念更新与法律完善尤为关键。”
深圳推逾千条商业航线筑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图:深圳出台方案,全力打造“低空经济之城”。图为人们在深圳笔架山公园里体验无人机送外卖。\新华社
深圳低空经济再出重磅方案,这次着眼于低空基建。近日,深圳市发布《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到将建全球总部研发中心、低空高端智造中心、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一站式解决方案中心“四大中心”,全力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该《方案》也是目前国内首个专门聚焦低空基建的规划方案。
到2026年底,深圳全市低空经济产值规模突破1300亿元(人民币,下同),建成低空起降点1200个以上,开通各类低空商业航线1000条以上。分析认为,低空基建正是保障飞行器安全飞行的前提和关键。\大公报记者 郭若溪深圳报道
根据《方案》,到2026年底,深圳将建成“1+5+4”(低空经济大科学装置1个、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5个、测试场4个)低空经济总部研发测试总体布局;建成低空起降点1200个以上,开通载人、载货飞行等各类低空商业航线1000条以上,直升机、eVTOL起降设施1公里半径覆盖建成区面积比例突破50%。
起降场靠近超充站 筑社区配送网
起降点建设是本次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方案》提出,要规划建设多类起降设施,包括通用机场、直升机和载人eVTOL起降场、低空物流运输起降设施网、社区配送起降设施网、城市治理起降设施网。其中,2026年底前投入使用龙华樟坑径直升机场,结合新型通用航空器发展趋势,规划建设深汕通用机场,力争2026年底前稳定场址。
为了使低空服务更便利的触达普通市民,《方案》要求直升机和载人eVTOL起降场要结合商圈、CBD、产业园、医院、枢纽、景区、公园等建设;医疗物资运输起降要结合医院、社康中心、血站等需求建设;商圈配送起降点要结合重点商圈、公园、景区、园区、高校及职业院校等需求建设。要与现有基础设施实现“跨领域融合建设”,包括推动eVTOL起降场与新能源充换电设施(如超充站)融合布局,满足eVTOL快速充换电需求。
逾7成市民将享同城2小时快送
基于这上千个起降点,深圳拟大力推动低空飞行器实现商业化落地。《方案》提出到2026年底,建成深圳低空运营总部基地,开通载人、载货飞行等各类低空商业航线1000条以上。此外,直升机、eVTOL起降设施1公里半径覆盖建成区面积比例突破50%,“2小时同城、4小时跨城”低空快送服务覆盖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超过70%,三甲医院、血液中心(血站)覆盖率超过50%,城市治理起降场3公里半径范围内实现全市公园、河道、水库、岸线等巡检全覆盖。
据统计,目前深圳已集聚19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包括大疆、东部通航、美团无人机等一批无人机和直升机龙头企业,峰飞航空、沃兰特等一批eVTOL企业也在深圳落地。目前,深圳累计开通无人机航线近300条,完成载货飞行170多万架次。
在此之前,深圳已率先出台全国首部关于低空经济的地方专项法规,也是国内最早发布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方案的城市之一。与此同时,深圳还在携手香港规划建立跨境低空航线,去年首条境内通航机场直飞香港国际机场的跨境直升机航线就在深圳成功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