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基孔肯雅病毒如何传播?

(图1)

一年前默默无闻,如今被赞"巨头接班人",西班牙天才渴望征服罗兰加洛斯******

2022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大幕拉开,一年前在男子网坛还默默无闻的西班牙小将阿尔卡拉斯如今已一跃成为本届法网的夺冠大热。

两周前的西班牙马德里,阿尔卡拉斯创造了ATP的历史,他成为了第一位在同一站红土赛事中连续击败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的球员!随后的决赛中,他仅丢4局横扫兹维列夫捧杯,一个月之内两夺大师赛桂冠,单打排名飚进世界前六,风头无两的西班牙人占据了各大网球媒体的头版头条,而此时距离他的19岁生日,只过去了三天……

如果说面对残血复出的纳达尔,三盘取胜尚且欠缺说服力的话。那么在马德里半决赛与德约科维奇的天王山之战,阿尔卡拉斯则用技惊四座的表演,彻底打服了一波人。

永不停歇的脚步、稳健的发接发、刚猛十足的底线抽球、灵活多变的战术配备、攻守切换的潇洒自如,阿尔卡拉斯彷佛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神出鬼没的放小球,更是令人拍案叫绝。面对德约铜墙铁壁的防守,阿尔卡拉斯竟然轰出了51记制胜分,一发和接一发得分率均高于世界第一(74%比66%、34%比26%),5拍以上的长多拍较量中,他的得分也多于对手,融入骨子里的进攻基因展现得淋漓尽致!

即使面对发球局0-30的落后,即便错失赛点的绝佳良机,阿尔卡拉斯也不怯场不上头不慌乱,全神贯注开启下一个回合,其超脱于自身年龄的成熟、专注和精神意志力,依稀让专家和球迷看到了巨头们年轻时的身影。

对阵纳达尔的比赛中,阿尔卡拉斯通过不知疲倦的跑动拿下赛点

小威的前教练马奇惊呼阿尔卡拉斯是30年未曾得见的天选之才,费德勒的前教练安纳孔盛赞其打法像一道闪电,托尼叔叔更是坦言,阿尔卡拉斯在技术方面已经超过了同期的纳达尔……

攻守切换自如,从底线快速来到网前下分

虽然高海拔的马德里是非典型的红土场,但经此一役,阿尔卡拉斯迅速跃升为法网前三的夺冠热门;以连续击败三位Top4的方式登顶,阿尔卡拉斯的球王潜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更加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费纳德的职业生涯已经进入暮年,而刚刚踏入网坛的阿尔卡拉斯,大部分球员生涯都可以避开与三巨头的争霸。如果未来他能在00后一代持续扛起大旗的话,一骑绝尘收割大满贯的局面,似乎也并不是痴人说梦的空想。

不过阿尔卡拉斯本人,并不想干等这份空头支票,马德里夺冠实现完美热身之后,他很理智地退出了罗马大师赛,西班牙少年的野心,已经瞄准了法网。

“我已经准备好去赢得大满贯冠军了。这是我本赛季的目标,我也会为了它去努力,让我们看看在罗兰·加洛斯会发生些什么吧。”

是的,阿尔卡拉斯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年法网能否成为他搅乱纳德大满贯派对的起点,故事的发展已经变得越来越令人期待了……

*文章图源:视觉中国

族谱电子化 “掌中有谱”助台胞寻根******

  图:福建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负责人江艺平(右)演示KFA手机族谱查询系统。

  “输入姓名,几秒钟就能在数万条纪录里找到家族脉络,还能查清两岸宗亲的辈分关系。”福建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负责人江艺平一边演示KFA手机族谱查询系统,一边向大公报记者介绍。只见他在系统江氏谱系中输入“林宣”与“彦震”,屏幕瞬间呈现两人的家族树:15世先祖江伯泉的后裔分别在大陆与台湾繁衍,在大陆的25世江林宣与在台湾的27世江彦震为叔公与侄孙关系。

  这套由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系统,目前已收录300多个姓氏、44765个分支谱、500多万条纪录,让两岸同胞通过手机就能“掌中有谱”,轻松追溯根脉。\大公报记者 蒋煌基泉州报道(文、图)

  “闽台寻根溯源服务交流中心”日前在福建泉州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正式揭牌落成,“回首家山──闽台寻根文化展”同步开幕。该中心隶属于闽台缘博物馆文献信息中心,面积690平方米,集展示、收藏、研究、服务、交流功能于一体,设有“回首家山”文化展展示区、收藏区、查询区、交流区、操作区。其中,收藏区按姓氏拼音顺序分类上架馆藏族谱,查询区引入KFA系统提供数字化查询服务,操作区则通过高清扫描仪对珍贵族谱进行数字化留存,为两岸寻根需求提供全方位支撑。

  用手机随时随地查询族谱

  走进“闽台寻根溯源服务交流中心”的收藏区,铁质的架子内,每层樟木隔板还散发?清幽香气,柜内整齐陈列?闽台缘博物馆自开馆以来收集的两岸纸质族谱。“这些樟木隔板,既能防潮防虫,又能长久保存族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文献信息中心副研究馆员范怡婷表示,库房内的族谱按姓氏大小分类,涵盖了台、闽、粤、湘等21个省市的174个姓氏,截至2025年6月已达2852部11021册。

  对于因各种原因无法捐献的族谱,中心的操作区成为了“数字守护者”。工作人员通过高清扫描仪,将纸质族谱转化为电子文档,既保留了原始信息,又避免了珍贵史料的损耗。“有些族谱已有数百年历史,数字化不仅是保护,更是让这些‘沉默的历史’重新发光的过程。”范怡婷说。这种“发光”体现在KFA系统的应用中。今年6月10日,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向闽台缘博物馆捐赠了这套系统及8部15册族谱。研发部负责人邱盛樑表示,系统的优势在于“查询便捷、信息准确、高效修编”,能实现人机对话,让两岸同胞通过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查询族谱。正如江艺平演示中所展现的,无论是单人家族溯源,还是两岸宗亲关系比对,系统都能快速呈现结果,让“数百年前是一家”的事实清晰可辨。

  “数字化寻根”便捷高效

  “让台湾年轻人用手机查族谱认祖归宗,比我当年做‘两岸信使’时方便多了。”在闽台寻根溯源服务交流中心揭牌当日,参加活动的台胞田圻畅感慨寻根方式的时代变迁。在两岸尚未直接通邮的年代,他曾帮助700多个家庭传递书信、促成团圆,而如今,数字化技术让寻根之路变得便捷高效。“科技拉近了距离,但不变的是对根的眷恋。”田圻畅认为,让台湾年轻人通过族谱认识祖先、了解大陆,才能真正记住“家山何处”。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文献信息中心负责人庄小芳表示,80%的台胞祖籍地在福建,近三年台胞查询族谱的需求量增长了3倍,其中青年群体占比显著上升。为此,中心计划继续丰富族谱馆藏,推进福建省内谱牒资源整合,打造大数据库,并通过AI赋能提升寻根精准度。

  “谱牒是两岸共同的心灵归属,数字化让这份归属更易触及。”庄小芳说,截至目前,博物馆已通过谱牒研究协助360多对两岸宗亲成功寻根,未来将努力突破闽台谱牒资源整合的瓶颈,让更多“根”的故事被看见、被延续。

相关新闻

RELATED NEWS